“什么樣的新聞才能讓年輕人感興趣?”這是新聞產業(yè)現在正在挑戰(zhàn)的難題。
3D
虛擬實景
技術可能提供了一個答案:讓他們帶著環(huán)繞式的
虛擬實景
頭盔,像體驗電子游戲一樣“體驗”新聞。
《得梅因登記報》聯手Oculus 公司旗下的Rif
t虛擬實景
頭盔在第三季度進行了一次測試,這也很可能是主流媒體第一次使用3D虛擬實景技術來“報道”新聞。登記報記者依托
虛擬實景
技術,講述了一個令人身臨其境的故事:“變化的豐收”。
《得梅因登記報》的母公司Gannett Digital聘請了很多人來搜集影響素材、制作3D場景。之后,一名Oculus Rift用戶就可以帶上他的頭盔,沉醉在一個計算機生成的視覺和聽覺體驗之中。
在“變化的豐收”里,讀者——或者說,體驗者——可以在傳承了足有六代之多的Dammann家的農場里參觀游覽,親身體驗到時間流逝、技術進步、移民涌入和全球化浪潮對農場、對Dammann一家的生計產生的各種影響。
其中一個場景是Dammann家常去禮拜的教堂,用戶可以一邊聽旁白介紹宗教信仰對農場主一家的重要性的同時,一邊欣賞教堂中360度無死角的模擬全景景象。
鑒于Oculus Rift還沒有徹底商品化,測試人員還在官網放出了一份2D版本的的“變化的豐收”——就像是一款文字冒險游戲。
可供選擇的題材有很多,為什么Gannett選擇了一家農場的故事?
因為這個選題具有很高的可信性。
“如果我們選擇狂歡節(jié)、或者賽馬會、或者在鱷魚身上綁上一個3D相機,新聞產業(yè)中就會有人跳出來說,‘你們的嘗試不過是個噱頭!’”Gelman認為,“因為那些選題本身就很好玩。”
“Dammann一家的農場”是一個典型的解釋性新聞,這就是為什么農場的故事成了了最完美的實驗主題的原因。
“解釋性新聞需要一個問題,或者一個主題。我們所有人都知道這個東西,但是基本沒有誰明白為什么會是這樣。”Gelman介紹道。在這次嘗試里,這個“問題”是“美國人的生活習慣是怎么隨著時間流逝變化的”。
《得梅因圖片報》的責任編輯和新聞副總裁Amalie Nash 介紹說,整個故事和場景一共獲得了43萬頁面訪問量——而一篇“還不錯”的新聞稿在互聯網上只能獲得大約3萬左右的頁面訪問量。
“天啊這比我最瘋狂的預測還要夸張得多,”Gannett的副總裁Mitch Gelman驚嘆道,“網民們就像是被大風吹過來(來體驗)的一樣!”Gelman說,他在看自己15歲的兒子打游戲時突然想到了這個主意,他當時就預感到,當他的兒子再大一些的時候,“他肯定不會撿起報紙或者坐在電視機前面,他會渴求一個更加身臨其境的新聞體驗。”
雪城大學公共通信紐豪斯學院的新聞學教授Dan Pacheco相信這是第一次有主流媒體嘗試利用
虛擬實景
技術做新聞報道。正是Pacheco向Gelman推薦了Oculus Rift頭盔,而Gelman第一眼看到這個頭盔就為之著迷。“我意識到這就是我一直尋找的那個答案,能夠吸引新一世代的新聞消費者的辦法,”Gelman說。
Nash介紹說,整個項目花費了3天來搜集素材,而完成所有的制作工作花費了整整三個月的時間,總共耗資大約兩萬美金。《得梅因登記報》派出了一名全職記者和一名全職攝影師負責整個項目的脈絡,而四名來自Total Cinema 360 公司的特效師負責編輯錄像并制作 360°全景 視頻。
虛擬實景技術真的是新聞產業(yè)的救世主么?
轉發(fā)請注明:丁丁貓